暖“心”闻:他们成为8旬独居老人的“知心人”
原标题:没事儿就串门儿 他们成为8旬独居老人的“知心人”
2019年,家住碑林区张家村街道科研社区的8旬老人李娟(化名)开始独居。这些年,社区工作人员、邻里服务站的楼院长、小区的志愿者等,轮流上门陪她聊天解闷、帮她采买物资、带她看病就医,事无巨细地照顾着她的生活。从最开始的排斥,到现在像亲人朋友一样融洽相处,老人慢慢接纳了他们。他们也成为老人的“知心人”。
2019年,80岁的李娟开始独居。2020年,在社区进行摸底工作时,李娟进入工作人员的视野中。那时,老人的身体还算硬朗,生活上不需过多关照,工作人员会在例行走访时探望老人。“阿姨性格很要强,基本上不主动找我们。”社区负责人方瑞说。
随着时间的推移,老人的身体开始出现一些小毛病,腿脚越来越不便,原来轻松的出门采购,对她来说越来越吃力。去年初,看到老人拎着一兜蔬菜步履蹒跚,经常探望老人的邻里服务站楼院长小张心里不是滋味。他向老人说,以后帮老人买菜。
“她说不用,自己可以。”小张说,在他的多次劝说下,老人终于同意了。小张觉得,老人已经84岁了,腿脚不便,在小区里散散步还好,邻里间比较熟,能照应上。出了小区,老人万一摔了碰了没人照应。从那时起,大家开始包揽老人的采购工作。
没过多久,工作人员发现离开手推车,老人几乎无法正常行走。于是,例行走访变成了频次更高的串门。一周至少3次,社区和邻里服务站的工作人员、志愿者们都会去探望老人。看老人有什么需求,帮老人采买物资;帮老人检查水、电、燃气,确保老人居住安全;陪老人聊天解闷,等等。
老人很要强,不想给他人添麻烦。刚开始,工作人员小付听到老人说的最多的就是“不用麻烦了”。小付每次都宽慰她。慢慢地,老人敞开心扉,讲讲自己年轻时的见闻,和他们聊聊家长里短,说说心里话。
方瑞说,老人每次见到他们,都很高兴。“她经济条件可以,缺的是关怀和陪伴。”方瑞介绍,如今,几乎每天去探望老人成了社区、邻里服务站、志愿者团队、老人单位离退办之间的默契。甚至老人的邻居、同一小区的居民,都会去老人家帮着干点啥。
“我腿脚不便,生活中有很多困难。这些年,都是你们来看我、陪我,真是多亏了你们。”每次去探望老人,老人都会不住地道谢。
在方瑞印象中,这些年下来,没什么特别令她印象深刻的事,都是一些今天帮着买根葱、明天带着医生测个血糖之类的日常小事。“一直这样才好,证明阿姨身体好。”方瑞笑着说。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news.fenhuangsh.com/gongyi/yixingdong/1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