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郡景区
  1. 主页 > 综合

民间的新闻奖才有意思

这张图左边的楼就是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普利策奖办公室就在这里。

这个雕塑不是普利策,是哥大遵照普利策的遗愿,树了一座杰斐逊的像。这是普利策的偶像。

美国没什么像样的新闻学院,因为新闻重在实践,理论研究没那么重要。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是最好的,就是因为有普利策奖的存在。

哥大新闻学院的老师大多是来自纽约时报、CNN这些新闻机构的老兵。有的还在两头跑,在学院上课,还要到媒体上班,很忙。

学生是从研究生开始。不管你以前是干啥的,进了新闻学院就默认你要干新闻(中国相反,有新闻学院老师表示学新闻不是为了干新闻),所以,自己选一个领域或者片区,去采访,去拍摄或写稿吧。

这里的学生,据说是全校最苦的,听说哥大心理学院发现,新闻学院来求助和咨询的最多。

如果真的要干新闻,在哪里都差不多。挣的钱不多,但是却非常辛苦也非常焦虑,因为真正的新闻,总会遇到阻力。

我理解,哥大新闻学院的灵魂就是普利策新闻奖。一个奖评选了一百多届,就成为一种传统,一种力量。它最终成为新闻业的圣殿,超越了普利策本人,也超越了哥伦比亚大学。

每年新闻奖都由哥大校长颁出,这不是新闻学院的荣幸,而是校长的荣幸。

当然,我和这里没有一毛钱关系。我只是经常在普利策奖办公室隔壁咖啡馆喝咖啡。这里人声鼎沸,绝大多数都是新闻学院师生,写稿的、搞视频甚至直播的很多。

我知道,在中国也有一个类似的奖项,“记者的家”新闻奖,这个奖已经评选了5年了。评委都是记者和一些新闻业研究者。

至少在前5届,它不比普利策奖差。因为这个奖的评选结果公布后,很快就会被删除,这显示出它已经具有某种力量。

它是认真的评选,来自新闻一线的认可,评选出来的也是真正的新闻报道。在这里,你会发现,中国还是有真正的记者。

全球新闻业都受到挑战,在中国搞新闻更是艰难。一方面读者会认为没有真正的媒体,另一方面,真正的记者又总是受到各方面的攻击。

今年的“年度新闻人”是记者李微敖。看他的朋友圈,最近他的身体状况很糟,有几次和人通电话时都睡着了。

请记住,仍然有人在努力。其实真正的新闻业,从来都是艰难的。媒体可以把产业做到很大,但是它的内核——新闻,仍然是艰难的。

我也获得过这个奖,并因此而感到荣幸。这让我坐在普利策奖办公室隔壁喝咖啡的时候,有一点心安理得:中国的同行一点都不差。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news.fenhuangsh.com/fazhi/556.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