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郡景区
  1. 主页 > 食安

不用預製菜,成餐馆的致勝法寶了?

雖然沒有谁能完整防止預製菜,凡是有一家打出非預製的招牌,這個“廣告”就會頓時不得人心,构成市場中的記憶點。

作者:鄭思芳。

一聽到“預製菜”這個詞,很多人就會本能地摇頭擺手。但預製菜又是這幾年資本宣扬的風口,數以億級的資金流入,把這一行的發展目標直接定在了“2026打破萬億”上。

就在食客有點無奈的當下,一些街頭巷尾的餐馆,開始悍然唱起資本的反調——不做預製菜。來自厨師們的骨氣,胜利吸收了一批喜愛锅氣的擁趸。

不做預製菜

在北京東四環慈雲寺,開業一月有餘的湘菜馆——蓋码幫,已經成爲左近寫字樓幹饭人的熱門外食之地。

在一眾美食商肆中快速出圈的秘诀,來自於店老闆在門口貼上的一張大大的白底红字招牌——沒有預製菜,全靠猛火炒。

“感遭到了老闆不隨波逐流的意誌。”周圍食客紛紛如此評價。而蓋码幫幫主則單刀直入地解释道:“要做好湘菜,就得現炒。”

預製菜是這幾年餐饮市場的顯學,吸收了很多大佬入局。

中國首富——農夫山泉的鍾睒睒,在2022年4月創辦了名爲“母親”的預製菜品牌,上線了4款“米饭+浇頭”的便当速食套餐,分別是藤椒鷄丁、咖喱牛肉、台式鹵肉、金湯牛肉,售價在20元左右。

趣店的老闆羅敏則於2022年9月推出過趣店預製菜品牌,扬言3年内要開“20萬家線下店”。庫迪咖啡創始人陸正耀,也曾專門推出過名爲“舌尖英雄”的預製食材品牌,走的是他早年快速復製瑞幸咖啡門店的老路。

不甘寂寞的董明珠,去年也說要進軍預製菜。後來廓清不是她要下厨,而是格力要做預製菜裝備。

大佬們的目光向來自诩領先民間素人至少一年,怎奈湖南這位人微言輕的小幫主,擺出了逆勢而動的態勢。

她也不是一人在戰鬥。在北京,“不做預製菜”的招牌,正在悄然擴散或被店家強調在營銷之中。

北京商場里的“湘菜扛把子”——费大厨,向來很苦食客。大家對這家店最大的差評是“吃饭非常鍾,排隊兩小時”。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甘願受苦也要排隊的理由,在於它打出的兩大賣點不得人心。一是招牌菜品——辣椒炒肉,二是獨家秘笈——辣椒炒肉只用大厨炒。

在其一家200多平米的門店里,25張桌子卻配備了6位從長沙來的掌勺大厨,老闆爲其诚意狠下了本錢。

普通的連鎖快餐廳品牌也在反預製菜的浪潮中不模糊。

以“手工現包”爲賣點的袁記雲饺,最近幾年成爲檔口的熱門饺子铺。其競爭武器就在於每天布置店員在透明橱窗後面包饺子,還曾做出過“上架貨品超過2小時未賣出,會立即下架絕不售賣”的承诺。

當然,承诺也不是那麼好恪守的。去年9月,袁記雲饺被爆运用的是保質期60天的饺子皮和保質期180天的豬肉馅,網友頓時炸锅。

很多人轉而同情三全、怀念和灣仔码頭,都是做速凍水饺的,袁記憑啥高人一等。

有美食愛好者表示,中國人绵亘數千年的饮食習慣,就講究一個現炒現做,圖個新鮮。雖然沒有谁能完整防止預製菜,凡是有一家打出非預製的招牌,這個“廣告”就會頓時不得人心,构成市場中的記憶點。

拒吃預製菜的本钱

不過,拒吃預製菜,錢包也是要付出代價的。

不做預製菜,意味著餐馆要請好多實力大厨,在北京等這樣本钱昂貴的大城市,人工叠加房租,菜品的價格很容易做到“遥遥領先”。

在北京慈雲寺寫字樓左近的美食荒漠里,蓋码幫就推出了一份48元的經典小炒黃牛肉蓋饭。

有人覺得幾個人炒三盤菜有性價比,有人單吃蓋浇饭覺得不算廉价,店老闆則稱豐俭由人,本人尽管炒出好菜。

這個價格與周圍南城香等推出的20-30元之間的蓋饭比起來,不算廉价。但和费大厨、潇湘阁一眾湘菜品牌比起來,又具一定的性價比。

一家店通常是由房租、採購、人工等幾大本钱組成。做不做預製菜,差別最大的被認爲多體現在採購和人工上。

幫主介紹,蓋码幫每天的食材,有三成來自長沙市場。每天清晨四點,红線椒、湖南白丝瓜、55號辣椒、小南瓜等長沙當地食材,就會逾越1400多公里空運送到北京的店里。

其它食材則由店里的厨師長從左近的菜市場下單採購。幫主也曾經在北京尋找過替代品,不過“要麼是沒有品種、要麼是炒起來不夠香。”

長沙人對蓋码饭不生疏,炒好的菜码蓋在米饭上,米、汁、菜都是蓋码饭的靈魂。據說當地人的觀念里,湘菜假如不是現炒,很難做得好吃,這大约也是反預製菜的招牌、率先從湘菜馆脱穎而出的缘由。

除了食材,大厨也挺貴。

蓋码幫配置了4名來自湖南的厨師。全店56個座位,用餐顶峰時間翻台率在4左右,每位厨師現場大火猛炒,每道菜出餐時間大约在1至2分鍾。

做過餐饮的晓得,現在有經驗的厨師很難找、培训很難、管理更難,而且厨師的工資比較高,馆子生意不论好不好,厨師反正是要“吃饱” 的。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蓋码幫厨師的薪資由底薪和提成構成,普通厨師底薪是1萬/月,厨師長底薪則是1.2萬/月。

而在不需求技術含量和經驗的預製菜厨房内,員工需求開几錢呢?

在來北京創立蓋码幫之前,幫主曾是某連鎖排骨饭品牌的加盟商。據其介紹,每名員工普通只開到六七千元的薪水,明顯比現在僱傭的4名大厨,每月付出的工資本钱要低一些。

當然請了厨師,在生意商戰上也不是萬能的。

人作爲現炒現製最主要的決定要素,影響著口味的發揮,有時也成了一些人鑒別預製菜的標準:千篇一概的都是預製菜,醎了淡了才有可能是現炒的。

開業至今,店里偶爾也會碰到顧客反应“今天的菜醎了”的情況,作爲應對,每次後厨都會重新炒一份端到客人桌上。

這一套流程下來,不預製的本钱必定不廉价。

蓋码幫遇到的人力本钱問題也不是獨一家。就算是费大厨,據說爲了規避挖角風險,也把大厨月薪提升到了7000-10000元左右,而北京市場普通的厨師行情爲5000-8000元區間。

當然,消费市場是分層化的。對於價格不算廉价的反預製菜餐廳,很多食客寧願花大錢也是鼎力擁抱的。

在食客對锅氣的追逐之下,從去年開始,北京、上海、天津、海口等地出現了明確标明反對預製菜的餐饮商家。

他們打出“拒絕預製菜”“沒有預製菜”的口號,開始兜售起“現炒現製”“锅氣”的生意。去年10月,北京連鎖南城香創始人汪國玉就公開表示,南城香不运用預製菜,且對預製菜的態度是堅決“抵製”。

預製菜凉凉了吗

預製菜,從2021年資本市場風頭正劲、到2023年遇到逆風也才3年時間。在此之前,預製菜其實在中國市場已經走過了籍籍無名的十多年。

2007年,在日本已經有70多年發展歷史的日冷食品,開始服務中國。作爲日本冷凍預製菜行業的頭號玩家,相比於中國消费者,日冷在B端更有名氣,其後來成了萨利亞、吉野家、全家、羅森、711的供應商。

彼時,在三全、怀念等速凍品牌賽道的夾擊下,往常的預製菜排頭兵——安井食品(2001年成立於厦門),也才開始主攻速凍調理肉製品,也就是生產蝦饺、魚丸、香菇贡丸等火锅料。

兩家成立年代不同、細分賽道不同的食品公司,在這一年的中國市場上都開始了預製菜和餐饮端供應。而後來成爲“預製菜第一股”的味知香(2008年成立於蘇州),則晚了一年才成立,其創始人夏靖和妻子當時還在農貿市場里賣菜。

同一年,海底捞的餐饮供應链子公司開始進行獨立運營,也就是往常蜀海的前身。海底捞張勇經常念叨信服的兩家公司,一家是麥當勞,另一家則是Sysco,後者是全球最大的食品供應商,在北美的市場佔有率達到16%。

張勇公開表示過,受美國預製菜品牌Sysco的影響才有了做蜀海的想法。現在,蜀海不僅服務於海底捞,還服務太二酸菜魚、豐茂烤串、遇見小面等超過2000家餐饮連鎖品牌。

十多年來,這個常常和“隔夜菜”“不安康”“不新鮮”等觀念掛钩的賽道,受疫情影響,從2020年開始在C端迎來了消费高速期。

安井食品是速凍食操行業中最早著手佈局預製菜品類的一批企業,也是第一個把預製菜單獨列入財務報表的上市企業(自2018年起)。

前有冷凍一哥帶頭,後有包括電器、物流、地產行業都來分一杯羹,特别是在餐饮消费整體遇冷的情況下,社區團購火熱,更是給資本市場添了一把柴火。據不完整統計,2021年、2022年預製菜領域分別共發生了30餘起的融資項目。

去年2月,預製菜被初次寫進中央一號文件,預製菜也開始在中央政府的政策扶持之外,獲得了更多政策機遇。

預製菜的風潮也傳導至高校校園。去年開始,四川旅游學院、扬州大學、四川輕化工大學等高校開啟預製菜專業招生計劃。多所高校入局,意味著未來會有更多專業人才湧入預製菜行業。

作爲生鮮電商的必爭之地,谁在預製菜上有競爭力谁就抓住了毛利。對於生鮮電商來說,因爲生鮮品易损耗、保質期短,且加工水平低難构成高附加值,各大生鮮電商開始爭先佈局預製菜。

2023年5月,盒馬就新增預製菜爲一級部門,發起預製菜生態聯盟;叮咚買菜則直接向供應链协作夥伴開出總目標規模50億元的預製菜“订單”。

但是,一個行業的胜利,不是看它一時有多火熱。

2023年3月,背後由日冷提供技術支持、曾融資千萬的預製菜品牌——烹烹袋(2020年6月成立,主打微波爐加熱、袋内即食的冷凍食品品牌)被曝停產停售,其曾進入包括全家便利店、胖東來、首航超市、華润萬家等2000多個線下銷售網點。

曾經加盟就給補貼、燒錢铺市場的舌尖英雄,也沒有讓陸正耀復刻瑞幸的逆襲劇本,往常在全國僅剩下24家門店。

△圖片來源:圖蟲創意

導致個體企業遇困的缘由有很多,但這些企業面臨的消费市場大環境卻是分歧的。

目前圍绕預製菜,做餐饮的B端市場是承受的,畢竟市場有做現炒的、也有以預製食品來賣給食客的,實屬正常。爭議比較大的還是在C端消费者這里。

消费者的意見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口味,很多人覺得預製菜滋味不如現炒,然後擔憂食品平安與安康。

要解決這一問題,需求預製菜上游從食材採購、加工到運輸等一整個係統的食品科技推動。

二是性價比。前一段時間,諸如“6000元的喜宴,有七成是預製菜,備貨價僅千元”等這樣的新聞,一度惡化了消费者的觀感。

對很多人來說,本人也不是完整反預製菜(因爲往常的環境,做不到真空),而是反對花“現炒”的錢、吃的卻是預製菜。

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已經出現了很多如何辨別預製菜的帖子,參與讨論的網友很積極踴躍。

在諸多要素的影響下,目前預製菜熱了3年,被認爲已經部分趨冷。不但相關概念股股價走低,預製菜領域的企業注册數、以及實際運營數,都出現了明顯的下滑。

據行業統計,2020年,預製菜相關的注册企業有12446家,到了2022年,這個數字降低到了1895家。預製菜相關企業的總量也從2020年的63714家降落到了61663家。

與之相比,拒絕預製菜,目前則顯示出發展的東風。

第一次來北京做生意,蓋码幫幫主不晓得北京鼕天冷,門口連挡風的玻璃門都是開店一個多月後才裝上的,不過北京對“現炒”的熱情卻有些出乎她预料。

現在,她每天除了到店里打包、端菜,還有一個重要的工作是,要拒絕每天不斷上門的加盟商。她内心定了一個小目標:新的一年,要在北京開出10家直營店。

這種非標管理能否撑得起規模經營,考驗著這位小老闆娘的聪慧與才能。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news.fenhuangsh.com/shian/995.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weixin888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