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东站建设迎来重大进展!
6月4日,西安东站建设迎来重大进展。
经过参建人员近15小时的连续浇筑作业,西安东站高架候车层首块混凝土结构顺利封顶,标志着西安东站建设局部进入高架站房候车层施工阶段,为后续工程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
西安东站高架候车层首块混凝土结构顺利封顶。
建设由“地下”转到“地上”
6月4日上午,小雨冲刷让天空变得透亮。在位于西安市高铁东城中央商务办公核心区的西安东站建设现场,600多名建设者分布在项目不同区位,正在紧张忙碌地作业。
一线建设者正在有序施工作业中。
当日,经过参建人员近15小时的连续浇筑作业,西安东站高架候车层首块混凝土结构顺利封顶,标志着东站建设由地下部分转为地上部分,由混凝土结构施工转为钢结构网架施工阶段。
智慧建造系统技术
全面把控施工安全和进度
记者6月4日从施工现场获悉,作为国内首个在台塬地形实施配套交通的大型铁路场站,西安东站参建单位多且工程接口复杂、施工组织难度较大。
一线建设者正在有序施工作业中。
参建施工单位中铁建设项目团队在前期策划和施工阶段引用了一系列智慧建造系统技术,利用“全景”智慧建造平台、“5G+北斗”高精度定位等新系统、新技术,通过全天候、全过程、全自动、全方位、全参与方、全场景、全要素和全流程的信息化管理,有效实现深基坑边坡稳定自动监测、物资设备溯源管理、吊装作业实时监控等,管理人员可全面把控现场施工安全、进度、质量。
此外,记者获悉,为做好现场施工组织,中国铁路西安局集团有限公司建设部积极借鉴广州白云站、南昌东站、雄安站等全国铁路先进站房建设经验,组织参建单位编制《西安东站创建精品工程指导意见》,持续组织优化站房站场客服设施、生产生活房屋、综合维修工区、普速存车场功能布局,组织召开西安东站标准化建设现场会,为确保西安东站创建精品工程打造坚实基础。
9万平方米光伏发电系统
可实现运营使用电能自给自足
西安东站的建设,一直被西安市民热切关注。记者了解到,西安东站的建设始终围绕“畅通融合、绿色温馨、经济艺术、智能便捷”的新时代客站建设总要求。
西安东站沙盘模型。
项目推行绿色智能环保设计,大量采用绿色节能新技术,在站房屋顶和雨棚可设置9万平方米光伏发电系统,实现大部分运营使用电能的自给自足。此外,通过侧面采光和天窗采光,有效降低客站的系统建造和照明能耗;利用地形风场、被动式通风等,大幅减少主动式制冷能耗。
西安东站效果图。
同时,为了方便旅客接驳出行,西安东站站内共引入西安地铁5号线、12号线、15号线、21号线等4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同时,与西安市绕城高速、三环快速路、210国道等主要交通通道衔接,公路交通四通八达;铁路和市政配套工程充分利用站场空间,紧凑布设各类接驳交通功能区及旅客换乘空间,共同构建一体化综合客运枢纽,实现接驳换乘功能空间直接连通、集约布局,高铁、普铁、公路、城市轨道畅通融合。
建成后旅客年发送量
预计将达到3650万人次
记者了解到,西安东站是集高铁、普铁、地铁、公交于一体的特大型综合交通枢纽,车站车场总规模13台27线,其中西渝高速场5台9线,西武高速场4台8线,西康普速场4台10线,预留城际场。
西安东站效果图。
同时,车站还配套设置动车运用所、走行线、普速存车场等设备设施。车站建筑总规模为39.4万平方米,其中站房10万平方米,整体建筑气势恢宏,寓意“秦山渭水、丝路长安”。在整体设计上,屋面采用高低起伏、错落有致的菱形形态,展现了“八百里秦川”的恢弘气势。立面运用灵动弧线造型,勾勒出丝绸飘动的飞舞之势,寓意西安东站将成为新时代“一带一路”上的新地标。
西安东站效果图。
作为西北地区特大型铁路综合交通枢纽,西安东站建成后,将接入新建西十、西康、西延高铁和既有西康铁路。届时,车站旅客年发送量预计将达到3650万人次,将极大缓解西安铁路枢纽客流压力,对提升西安在全国铁路网中的区位作用,支撑内陆改革开放新高地建设,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助力“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文:西安报业全媒体记者 梁璠 图:记者 翟小雪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news.fenhuangsh.com/xinwen/kandian/16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