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城彩礼从18.8万涨到3个9万9加房和车
#县城彩礼从18.8万涨到3个9万9加房和车#【某地彩礼“3个9万9”,还要房和车,农村“大龄”男青年结婚难】每年春节前后,年轻人的婚恋问题注定会成为社交媒体的热门话题,尤其是“大龄”农村青年。#教授谈为什么农村男青年结婚难#
近日,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黄振华教授及其团队发布了《农村大龄男青年婚配状况》调查报告,报告指出在调查的119个村中有超过4成的村庄存在“剩男”婚配难问题。
这个结论是怎么得出来的?为什么农村男青年结婚这么难?有何解法?知识万象邀请黄振华教授展开讲讲。
以下是黄教授的讲述。
一、为什么关注农村大龄男青年结婚难?
我们原先关注的是农村家庭建设主题,但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大龄未婚男青年是一个人数比较多的群体,因此就将关注点往农村大龄男青年婚配问题聚焦。
我所在的华中师范大学中国农村研究院每年都会在全国范围内开展田野调查,我们称为“百村调查”。调查在暑期进行,主要以问卷形式开展,问卷中的问题既有封闭式的提问,也有开放式的提问。
“农村大龄青年婚配难”问题,指的是大龄男性青年因为各种原因找不到合适的婚配对象,难以过上正常的婚姻家庭生活。目前,学界对于大龄未婚青年并没有统一的概念界定,一般来说,年龄在30岁以上的青年就可以称为大龄青年了。从农村的一般观念来看,如果年龄超出当地青年平均结婚年龄5岁以上,大体也可以纳入大龄青年的范畴。
二、为什么农村男青年结婚难?
关于农村男青年婚配难问题,我们的调查发现,在1785位受访农户中,有825位农户认为当地农村大龄男青年婚配难题较为严重,占比为46.2%,其中,东、中、西部占比分别为38.6%、54.8%和43.2%。也就说,中部地区问题最突出,其次是西部,最后是东部地区。
造成农村大龄男青年婚配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我们将其归纳为“一少一高三低”。
一是农村适龄结婚女性少。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我国农村地区人口性别比为107.91,显示在我国乡村地区男女人口性别失衡现象是比较突出的,这使得农村男性更容易陷入婚配难题。同时,随着打工经济的兴起,女性青年更多选择外出务工和在外成家,从而进一步减少了农村适婚女性数量。
二是农村结婚彩礼成本高。主要指部分地方结婚彩礼高,导致农村结婚的成本水涨船高,影响了农村男青年脱单成家。
三是个人及家庭收入水平低。一般来说,农村男性青年普遍选择外出务工增加收入,而留在村里的男性青年收入要少得多,这将进一步导致农村男性青年面临婚姻难题。
四是学历及职业技能素质低。一些农村男青年由于学历较低加上缺乏职业技能,除了从事农业生产外,很难找到稳定的工作,相对而言也面临更大的婚配问题。
五是对传统婚姻观念认同感低。随着现代观念的普及,农村青年男女的婚恋思想发生了较大转变,一些年轻人面对理想和个人现实条件的差距会产生心理落差,从”找不到“变为”不想找“。
三、为什么彩礼对农村婚姻影响这么大?有什么解决办法?
造成农村大龄男青年婚姻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彩礼是一个重要方面。
我们通过调查发现,部分省份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婚姻市场存在“天价彩礼”现象。例如,鲁西南某县城的彩礼数额从2020年的18.8万一路攀升到2023年的“3个9万9”,额外还有在县城买房、买车的要求,相当于正常农村家庭两个劳动力外出打工5—7年的积蓄。
近年来,民政部门在婚俗改革方面做了大量工作,通过推进移风易俗、整治高价彩礼等途径缓解婚配带来的经济压力,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高价彩礼问题,不能一味靠政府管控来解决,而需要利用村庄内生的一些机制来化解。
例如,一些地方成立红白理事会,专门负责遏制婚丧嫁娶过程中的各种陋习。红白理事会的成员一般由村里威望高、热心公益或者本身从事红白喜事行业的村民担任,由他们来负责移风易俗工作比依靠政府工作人员效果要好的多。
四、在城镇化的大背景下,农村婚配问题将会怎么发展?
在目前的背景下,农村大龄男青年的婚配问题可以通过多种举措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但确实很难根除,甚至在有的地方还会继续恶化。
因为随着城镇化的加快推进,农村人口外流尤其是女性青年外流的趋势没有改变,这会导致农村适婚女性青年数量进一步减少。
同时,由于有能力的青年都选择外出,留在村里的男性青年总体上经济能力较弱,这将导致婚配难问题的加剧。(腾讯新闻万象人间)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news.fenhuangsh.com/xinwen/kandian/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