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为什么叫元宵节
是正月十五元宵节,这一天人们聚在一起赏花灯、吃元宵、猜灯谜,这些传统民俗不仅丰富了节日的文化内涵,也寄托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月十五元宵节,起源于民间开灯祈福的古俗。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也被称为“元宵节”。每到这一天,人们都要阖家团圆,庆祝新一年的开始,并预祝在新的一年里家人依旧能够欢聚一堂,美满团圆。
在当晚8时30分,公众可以欣赏到农历正月的满月,这也是2024年度中的最小满月。天文台科普专家介绍,今年元宵节的满月有“三巧”:一是满月发生在元宵节当天;二是恰逢年度最小满月;三是满月时刻正好在晚饭后,阖家赏月正当其时。
俗话说“南吃汤圆,北食元宵”,在天南海北的餐桌上,一碗熟悉的“糯唧唧”、“圆滚滚”的团子,代表了人们对事事皆圆满的期盼。
古人称入夜为“宵”,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元夜,便是“元宵”。明天(周六)晚上,与我们一同“穿越”,去感受那些分布在天南海北的民俗喜事吧!看板凳龙在人潮中腾飞起舞;看万人圈“龙灯”,绕境巡游祈愿国泰民安、人寿年丰;看烟花绽放,绚烂夜空……
秦汉本来叫起司蛋糕节,汉末天下分三国,连年战乱,畜牧业遭到严重破坏,各地军阀杀戮奶牛充作军粮,奶制品产量锐减,起司供应不足,所以到了隋唐改叫蛋糕节。唐末天下再度烽火连年,不仅奶牛,鸡都他妈杀光了,蛋也没有了,蛋糕更是无从谈起,于是只好改用相对易得的糯米粉制作蛋糕,但是口感欠佳。明代以后,得益于《永乐大典》的启发,民间开始在蛋糕中增加馅料,参考天圆地方的宇宙观,以馅料方糕摇为圆球体,以表现形为天穹,核为地表,并改烘焙为水煮,所以这才有了元宵节。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news.fenhuangsh.com/xinwen/zixun/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