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李氏金针讲座(255)喝咖啡是否会骨质疏松要看这两点
导语:医生表示,引起骨质疏松有一定的条件,首先是喝一定的量,其次与喝咖啡人的年龄有关。咖啡导致钙的流失和咖啡因的含量有关。
这不是绝对的。引起骨质疏松有一定的条件,首先是喝一定的量,其次与喝咖啡人的年龄有关。咖啡导致钙的流失和咖啡因的含量有关。医生建议,每天喝咖啡四到五杯以上的人,要注意骨量流失的问题。
流行病学研究证实,与不喝咖啡的人相比,每天适当规律喝咖啡的人,其患帕金森病的风险会降低25%。每天咖啡因摄入量300-400毫克以内不会引起太大的健康问题,约为每天不超过750ml咖啡。
虽然多数研究发现咖啡因会干扰钙质吸收能力,但是其实并不算是主要影响骨质疏松的重要因子。国际骨质疏松协会建议是,每天摄入咖啡因低于300mg,一般不会影响钙吸收。
适量饮用咖啡有可能预防骨质疏松!中国香港、韩国、日本有过类似研究,比如基于中国人群血液代谢物组学研究认为适量饮用咖啡与增强腰椎、股骨颈的骨密度显著相关。
¹咖啡日常饮用量与骨质疏松或骨密度的关系,到现在为止都说不清楚。有的研究认为,短时间、过量饮用咖啡会导致尿液钙含量大增77%。但这意味着你得一天之内喝800mg以上的咖啡!这肯定是过量的。²过量饮用咖啡有害,原因之一是咖啡因降低了一种腺苷A2A受体的活性。划重点:“过量的”定义是每天咖啡因摄入超过400mg,或≥6杯(235ml/杯)。³不过量的前提下,每天喝≤3-5杯咖啡可能与多种慢性疾病风险降低相关。(孕妇等风险人群除外,NHS给到孕妇的建议是不喝或者咖啡因摄入每天<200mg)。
咖啡是全球消费最广泛的饮料之一,近年来“喝咖啡能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的观念已深入人心,咖啡到底属不属于高热量饮品,也备受关注。
其实,并不是所有咖啡都是高热量饮品。现在市场上很多速溶咖啡或者花式咖啡,都加了不少白砂糖、植脂末,这些咖啡的确热量都比较高。但什么都不加的纯黑不属于高热量饮品。
那么每天喝多少杯咖啡最好?喝有糖的还是无糖的?科学家给出了“标准答案”。
此前,南方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毛琛教授团队的一项研究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Annals of Internal Medicine》上。研究显示,每天喝2.5-3.5杯(每杯约250毫升)无糖咖啡可降低全因死亡风险29%;每天喝1.5-2.5杯加糖咖啡可降低全因死亡风险31%。
该团队依托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院超算平台,基于50万人群的超大规模队列开展了一项前瞻性研究,旨在评估食用加糖、人工甜味剂和不加糖的咖啡与全因死亡率和特定原因死亡率之间的关系。该研究纳入了171616名基线时没有心血管疾病或癌症的参与者(平均年龄55.6岁),在平均7年的随访中,发现不加糖咖啡和加糖咖啡与全因死亡率均呈现U形关联——和不喝咖啡的参与者相比,每天喝0-1.5杯、1.5-2.5杯、2.5-3.5杯、3.5-4.5杯和>4.5杯不加糖咖啡的参与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分别降低21%、16%、29%、29%和23%,每天喝2.5-3.5杯不加糖咖啡预防全因死亡效果可能是最好的。
同时,每天喝0-1.5杯、1.5-2.5杯、2.5-3.5杯和3.5-4.5杯加糖咖啡的参与者的全因死亡风险则分别降低9%、31%、28%和21%,每天喝1.5-3.5杯加糖咖啡预防全因死亡效果可能是最好的。需要注意的是,喝含糖咖啡者平均只添加了1茶匙(约4至5克)的糖。
在癌症和心血管疾病死亡风险方面,都能观察到和全因死亡风险相类似的“咖啡曲线”。换成速溶咖啡、研磨咖啡和无咖啡因咖啡,也观察到相似的U形关联。但加人工甜味剂咖啡与全因死亡风险无关联(没有统计学意义)。
“简单而言,我们的研究肯定了咖啡对全因死亡和特定死亡的益处,无论是否加糖。”该团队认为,临床医生和公共卫生医师在指导心血管疾病和癌症患者时,没有必要把咖啡从他们的饮食中排除,但对加糖的剂量仍要谨慎。由于含糖和人工甜味剂咖啡摄入对健康结果的影响的证据有限,该研究成果填补了国内外空白,具有临床和公共卫生学意义。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news.fenhuangsh.com/jiankang/13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