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莫言,无论是批评还是赞美,都应该更理性些
(圖片攝於湖北襄陽米公祠)
1)關於莫言的爭議並不是今天才有的。1995年底,《豐乳肥臀》一出版,就引發了極大的爭議。中共中央機關刊物《求是》雜誌主辦的《红旗文稿》曾刊文批判這部小說:
“過去國民黨反動派汙衊共產黨是共產共妻,滅絕人倫,也只是流於空泛的叫嚣,難以有文學作品詳細地描绘,想不到幾十年後,卻有莫言的《豐乳肥臀》横空出世,填補了這一空白。”
“在《豐乳肥臀》一書中,共產黨盡善盡美……而國民黨卻益處不少。國共兩黨幾十年的鬥爭,谁是谁非谁得到人民的反對,谁給人民帶來災難早有定論,莫言卻不顧歷史事實,把人民的災難全都推給共產黨,這是歷史唯物主義者的態度?再創新,也不能捏造事實吧?中國共產黨指導的反動政權,假如真像莫言所寫的,沒完沒了地摺磨人民,還能得到人民的反對並獲得成功?”
2)應該說,莫言作爲一個作家,《豐乳肥臀》作爲一部小說,被批判,都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這一次,有關莫言的爭議“劇烈化”,實践上跟批判和赞譽莫言的人,都運用了極端表達方式有關。
3)在批判莫言的聲音中,的確有局部比擬極端,他們稱莫言是“漢姦”,是“賣國贼”,以至直接攻擊莫言的長相。
4)在維護莫言的人當中,也有人運用了十分劇烈的詞语。他們稱起訴莫言的人是“極左”,是“民粹”。他們以至聲稱,起訴莫言毀壞了“變革開放以來的大好場面”。還有人說,批判莫言的人都是“人渣”。
5)這種帶有激烈人身攻擊颜色的“讨論”,直接讓這場原本應該很嚴肅的爭論,直接沦落爲又一場互聯網上的“口水戰”。
6)莫言的作品能不能被批判?當然能夠。我個人看了《豐乳肥臀》,我的感受是:
——這部作品中充溢了驚悚、惡興趣、赤裸裸的性描寫,我嚴重不倡議未成年人阅讀;
——這部作品似乎在宣扬歷史虛無主義,在作者筆下,二十世紀的中國歷史都是荒唐的,都是残忍的;
——诺貝爾文學獎評委會似乎在用這部作品,來解構有關二十世紀中國歷史的主流叙事。
7)我們到底應該怎樣讨論莫言和莫言的作品?我個人倡議,一切人都回歸到莫言的小說文本中去,有理有據地發言。無論是批判莫言的人,還是維護莫言的人,都不要搞“扣帽子”、“打棍子”、“歹意貼標簽”那一套。那不是嚴肅的讨論,那是“網络駡街”。
8)莫言是“漢姦”吗?肯定不是。莫言是“賣國贼”吗?當然也不是。莫言有本人的文學創作理念微風格,他肯定跟寫出《谁是最心愛的人》的作者魏巍不是同一類作家,但是,妳要說莫言是漢姦、是賣國贼,那麼,證據呢?
9)莫言取得诺貝爾文學獎,是一把“雙刃剑”。這個獎項極大地進步了莫言的知名度和影響力,但這個獎項也是讓莫言屢遭“诟病”的一個重要缘由。我看了那個瑞典作家代表诺貝爾文學獎評委會給莫言颁獎時所做的發言,無論莫言的本意如何,他們的確都把莫言當成了另一個“反共文學鬥士”。從過往的歷史來看,當诺貝爾文學獎被颁發給蘇聯、東歐和中國的作家時,評委們的確帶有激烈的認識形態成見,他們就是在鼓舞一種解構社會主義國度歷史及其主流叙事的寫作方式和寫作内容。或許莫言被诺貝爾文學獎的評委們“誤解”了,但選择“莫言”作爲筆名的莫言,也沒有對這種誤解做出過任何解释。
10)假如我們都冷静下來,我們到底該怎樣形容莫言?我的覺得是,莫言就是一個中國當代有爭議的作家。莫言不是神,即使他取得了诺貝爾文學獎,也不代表他一切的作品都是好作品。莫言當然也不是“漢姦”“賣國贼”,他除了文學創作之外,並沒有做任何跟外國敵對權力勾連、损傷國度利益的事情。批判莫言的人應該明白,妳們有權益不喜歡莫言,妳們也有權益批判莫言,但是,請盡量把這種批判限定在避實就虛、文藝批判的範圍内,不要搞網络暴力,也不要上纲上線。維護莫言的人也應該明白,批判莫言的聲音是多層次、來自不同層面的,不能简單說,批判莫言就是“極左”,就是“民粹”。
今天的中國,的確需求大家團結分歧往前看,不要墮入無谓的内讧與爭論當中。假如一切人都不上纲上線,都選择避實就虛,無論是批判莫言還是維護莫言,都不是什麼大不了的事情,它也不應該被視爲中國言論的風向標,更不應該被視爲中國社會環境是寬鬆還是趨緊的風向標。我想,莫言本人也不願意承當這種無法接受之重吧。
一切選择在這場爭論中上纲上線的人,都無妨後退一步,冷静冷静,讓有關莫言的爭論,回歸嚴肅的文藝批判範畴,這才是對當下中國社會最有利的選择。畢竟,無論是批判莫言的人,還是維護莫言的人,大家都希望中國社會越來越好,在這一點上,大家沒有分歧,更沒有對立。
最後,補充一句,關於民粹問題,我的見地是:
第一,美國社會的民粹主義比中國嚴重得多;
第二,民粹主義在中國社會並未成爲主流,更沒有到成爲決策根據的地步,中國社會整體上還是溫和的、穩健的,而非激進的;
第三,網络上的確有一些比擬極端的聲音,“極左”和“極右”都有,不要一說起民粹,就以爲只要“極左”才是民粹,那些希望中國全盤西化的人,那些徹底否認中國道路和中國製度的人,在網上也有不少。偏激源於人性,不可能被徹底消滅,只需它不成爲中國社會的主流,就不用特別擔憂;
第四,假如有公眾人物,包括民營企業家等,感到本人遭到了“民粹主義”的损害,請多運用溝通的方式消弭誤解,也請多運用法律武器保衛本人的聲譽權。
一家之言,僅供參考。
本文由某某资讯网发布,不代表某某资讯网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news.fenhuangsh.com/zhuanti/1046.html